当前位置: 首页>起名词语>

八旗制度的意思

搜索 重置

八旗制度

更新时间:2023-10-30 热度:2

声明:图片由网友上传,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敬请告知删除!
拼音:bā qí zhì dù
结构:暂无
词性:暂无
近义词:暂无
反义词:暂无

词语解释

为满洲部族民籍与军队相结合的组织。初编三百人为一牛录,设额真一人,后又定户籍、设八旗,每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,五甲喇额真设一固山额真,每固山额真设左右梅勒佐之,以各掌其户籍及军政。见清.瞿蜕园《历代职官简释.八旗都统》。

引证解释

⒈ 清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。 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, 努尔哈赤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建立黄、白、红、蓝四旗, 万历四十三年(1615年)增建镶黄、镶白、镶红、镶蓝四旗,共为八旗。所有满族成员均分别编入某一旗,世代不变。每旗(满语为“固山”)辖五参领(“甲喇”),每参领辖五佐领(“牛录”),平时生产,战时出征。 皇太极时又将归附的蒙古人和汉人编为“八旗蒙古”和“八旗汉军”。这种生产、行政和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,是适合当时满族的社会经济基础的,对满族的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。入关后,这种组织形式的性质起了变化:生产职能逐渐缩小,军事、行政职能日益突出,发展成为单纯的统治人民的工具。 清亡后,这一制度也随之瓦解。

网络解释

暂无

八旗制度造句

暂无
小宝起名提醒您:请用科学方式起名,请勿封建迷信!
本文内容来自网络,不代表小宝起名的立场
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aobaoqiming.com/cy/baqizhidu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