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起名词语>

北庭的意思

搜索 重置

北庭

更新时间:2023-10-30 热度:1

声明:图片由网友上传,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敬请告知删除!
拼音:běi tíng
结构:北(左右结构) 庭(半包围结构)
词性:暂无
近义词:暂无
反义词:暂无

词语解释

汉时称北匈奴居住的地方。后泛称北方夷狄之地。

引证解释

⒈ 指汉代北单于所统治之地。

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:“南单于復上求灭北庭。”

⒉ 泛指塞北少数民族所统治之地。

宋陆游《记九月三十日夜半梦》诗:“东阁羣英鸣佩集,北庭大战捷旗来。”
明都穆《都公谈纂》卷下:“景泰间, 广陵伯刘安守大同,郭登为参将,时英宗在北廷。”
清孙枝蔚《春晚》诗:“送春画阁如南浦,缺雨良苗似北庭。”

⒊ 唐方镇名。属陇右道。以其治所在北庭都护府,节度使例兼北庭都护,故通称北庭。辖西北伊、西、庭三州及北庭都护府境内诸军镇、守捉。其地后入回纥,继入吐蕃。

唐杜甫《近闻》诗:“崆峒五原亦无事,北庭数有关中使。”
清吴伟业《送陇右道吴赞皇之任》诗:“移檄北庭收属国,閲兵西海取封侯。”

⒋ 指燕京。即今北京市。元建都燕京,时汉人称之为北庭。

宋文天祥《正气歌序》:“余囚北庭,坐一土室。”

网络解释

  • 唐玄宗先天元年(公元712年)始设,辖境在伊州以西,故称伊西(伊州地处瓜州(今甘肃安西东南)、沙州(今甘肃敦煌县城西)与西州之间);治所在北庭都护府,节度使例兼北庭都护,故通称北庭,亦称伊西北庭。统辖伊、西、庭三州以及北庭都护府境内诸军镇、守拙。开元后与碛西四镇节度使时分时合。贞元六年(公元790年)地入吐蕃。
  • 北庭造句

  • 驿路几通南国使,风云不断北庭沙。
  • 南水静雯、北庭涣涣以及林晓彤也不禁窃窃一笑,显然和语若想到一起去了。
  • 东荒,西域,北庭,南疆,中土大世界,域外无尽星空。
  • 初,河、陇既没于吐蕃,自天宝以来,安西、北庭奏事及西域使人在长安者,归路既绝,人马皆仰给于鸿胪。
  • 北庭府……脑海默默展了幅地图,却发觉没听过这名字,想来百余年,地名更迭,不知也是情理。
  • 若夫北庭、回纥之部,白霫、高丽之族,吐蕃、河西之疆,天竺、大理之境,蜂屯蚁聚,俯伏内向,何可胜数。
  • 北庭节度使今吐鲁番防御突骑施、坚昆。
  • 儿臣谨准父皇教诲,定和四哥鼎力配合,不让北庭余孽敢有一兵一卒踏上我大明疆域!
  • 不过这次因为约骨奇的战略所致,大家并没有像之前北庭那般屠城。
  • 鞑元至元十八年,改畏吾儿断事官为北庭都护府。
  • 小宝起名提醒您:请用科学方式起名,请勿封建迷信!
   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,不代表小宝起名的立场
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aobaoqiming.com/cy/beiting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