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起名词语>

创造社的意思

搜索 重置

创造社

更新时间:2023-10-30 热度:2

声明:图片由网友上传,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敬请告知删除!
拼音:chuàng zào shè
结构:创(左右结构) 造(半包围结构) 社(左右结构)
词性:暂无
近义词:暂无
反义词:暂无

词语解释

暂无

引证解释

⒈ “五四”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新文学团体。1921年,由郭沫若、郁达夫、成仿吾等发起成立。反帝反封建及积极浪漫主义是其基本倾向。1929年2月被国民党政府封闭。其先后出版的主要刊物有:《创造》(季刊)、《创造周报》、《创造日》、《洪水》、《创造月刊》、《文化批判》等,并编辑出版了《创造丛书》等。

网络解释

  • 1921年1月4日,周作人、郑振铎、沈雁冰、郭绍虞、朱希祖、瞿世瑛、蒋百里、孙伏园、耿济之、王统照、叶绍钧、许地山等十二人在北京成立以“研究介绍世界文学,整理中国旧文学,创造新文学”为宗旨的文学研究会。作为响应,1921年6月上旬,留学日本的郭沫若、成仿吾、郁达夫、张资平、田汉、郑伯奇等人于日本东京成立创造社。
  • 创造社造句

  • 他是创造社的创始人之一,推进了浪漫派的写作方式。
  • 事实上,作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主脉的儒家文化,在前期创造社作家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。
  • 在创办《创造》季刊之前,前期创造社存在着多种“可能性”抑或变数。
  • 这种困境是促成创造社后来“转向”的重要原因。
  • 自从创造社成为文学史的研究对象以来,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,所以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目光。
  • 因此,创造社后来走向革命文学并非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,而是有着内在的根据。
  • 这是创造社的悲哀,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。
  • 简明的从日本浪漫主义的特点以及创造社成员的留日体验,阐述创造社浪漫主义形成的原因。
  • 文章从三个方面说明创造社文学世界的文化生成形态。
  • 创造社所以要挑起与文学研究会的论争,其直接原因是受到国内文坛的冷遇。
  • 小宝起名提醒您:请用科学方式起名,请勿封建迷信!
   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,不代表小宝起名的立场
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aobaoqiming.com/cy/chuangzaoshe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