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起名词语>

初唐四杰的意思

搜索 重置

初唐四杰

更新时间:2023-10-30 热度:3

声明:图片由网友上传,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敬请告知删除!
拼音:chū táng sì jié
结构:暂无
词性:暂无
近义词:暂无
反义词:暂无

词语解释

唐初诗坛的四大家:王勃、杨烱、卢照邻、骆宾王,号称「初唐四杰」。

引证解释

⒈ 初唐诗人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和骆宾王的并称。

《旧唐书·文苑传上·杨炯》:“炯与王勃、卢照邻、骆宾王以文词齐名,海内称为王杨卢骆,亦号为四杰。”
翦伯赞《中国史纲要》第六章第四节:“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是当时诗人中的佼佼者。”

网络解释

  •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,文学家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的合称,简称“王杨卢骆”。
  • 四杰齐名,原并非指其诗文,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。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。杜甫《戏为六绝句》有“王杨卢骆当时体”句,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;但也有认为指文,如清代宗廷辅《古今论诗绝句》谓“此首论四六”;或认为兼指诗文,如刘克庄《后村诗话·续集》论此首时,举赋、檄、诗等为例。
  • 四杰名次,亦记载不一。宋之问《祭杜学士审言文》说,唐开国后“复有王杨卢骆”,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,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。张说《赠太尉裴公神道碑》称:“在选曹,见骆宾王、卢照邻、王勃、杨炯”,则以骆为首。杜甫诗句“王杨卢骆当时体”,一本作“杨王卢骆”;《旧唐书·裴行俭传》亦以杨王卢骆为序。
  •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,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。王勃明确反对当时“上官体”,“思革其弊”,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(杨炯《王勃集序》)。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,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、风花雪月的狭小领域扩展到江河山川、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,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。卢、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,气势稍壮;王、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,音调铿锵。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。陆时雍《诗镜总论》说“王勃高华,杨炯雄厚,照邻清藻,宾王坦易,子安其最杰乎?调入初唐,时带六朝锦色。”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。
  • 初唐四杰造句

  • 除了“初唐四杰”为成都留下过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”的千古绝句外,还有很多的诗人来成都。
  • 初唐四杰的赋创作代表著赋体文从宫体的桎梏中解放出来。
  • 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的合称。
  • 由此可见,将王勃名列初唐四杰之首,真乃实至名归,不虚此谓。
  • 若论初唐间的文字大家,虞世南、上官仪这批御用文人过后,在当世声名最显而在后世影响最大的就要数“初唐四杰”。
  • 小宝起名提醒您:请用科学方式起名,请勿封建迷信!
   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,不代表小宝起名的立场
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aobaoqiming.com/cy/chutangsijie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