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起名词语>

刺史的意思

搜索 重置

刺史

更新时间:2023-10-30 热度:2

声明:图片由网友上传,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敬请告知删除!
拼音:cì shǐ
结构:刺(左右结构) 史(独体结构)
词性:暂无
近义词:暂无
反义词:暂无

词语解释

职官名。古代司地方纠察的官,后沿称地方长官,清时为知州的尊称。

引证解释

⒈ 古代官名。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,后沿为地方官职名称。 汉武帝时,分全国为十三部(州),部置刺史。 成帝改称州牧, 哀帝时复称刺史。 魏晋于要州置都督兼领刺史,职权益重。 隋炀帝、唐玄宗两度改州为郡,改称刺史为太守。后又改郡为州,称刺史,此后太守与刺史互名。 宋于州置知州,而无刺史职任,刺史之名仅为武臣升迁之阶。 元明废名, 清仅用为知州之别称。

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,掌奉詔条察州,秩六百石,员十三人。”
唐韩愈《论变盐法事宜状》:“其餘观察及诸州刺史、县令、録事、参军多至每月五十千。”
清顾炎武《日知录·隋以后刺史》:“汉之刺史犹今之巡按御史; 魏晋以下之刺史,犹今之总督; 隋以后之刺史,犹今之知府及直隶知州也。”

网络解释

  • 刺史,又称刺使,职官。“刺”是检核问事的意思,即监察之职。“史”为“御史”之意。
  • 秦制,每郡设御史,任监察之职,称监御史(监郡御史)。
  • 汉初省,旋复置。文帝以御史多失职,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,不常置。汉武帝继废诸郡监察御史后,又于元封五年(前106年)分全国为十三部(州),各部始置刺史一人。“刺”,检核问事之意。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,对维护皇权,澄清吏治,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。汉成帝绥和元年(前8年)刺史改称州牧,职权进一步扩大,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。
  • 刺史造句

  • 卒,追赠定州刺史、河间公,谥曰宣。
  • 仁杰之子狄光嗣,历任淄、许、贝三州刺史,事亲至孝。
  • 诏公卿以下各上封事,及郡国守、相举有道之士各一人;又故刺史、二千石清高有遗惠、为众所归者,皆诣公车。
  • 以郢州刺史宜丰侯循为太保,广州刺史曲江侯勃为司空,并征入侍。
  • 这是杜牧任池州刺史时偕友人游览齐山的即兴诗,愉悦中不乏豪情。
  • 时年河朔饥馑,前任刺史苛暴,百姓多数流徙散亡。
  • 濮州刺史慕容彦超坐违法科敛,擅取官麦五百斛造麹,赋与部民。
  • 刺史府的属官和侍卫们闻声而至,忙举火四下搜寻,刚才还轻歌宴舞的刺史府内鸡飞狗跳,乱作一团。
  • 各州刺史和河东道按察使这批官员邀请也就算了,毕竟李治监国期间,曾有不少文书往来,也算私下联谊。
  • 又建延州为保塞军,以保大行军司马、延州刺史李孝恭为节度使。
  • 小宝起名提醒您:请用科学方式起名,请勿封建迷信!
   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,不代表小宝起名的立场
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aobaoqiming.com/cy/cishi.html

    宝宝名字分享

    大家都在查

    热门词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