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起名词语>

鼎足的意思

搜索 重置

鼎足

更新时间:2023-10-30 热度:1

声明:图片由网友上传,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敬请告知删除!
拼音:dǐng zú
结构:鼎(半包围结构) 足(上下结构)
词性:暂无
近义词:暂无
反义词:暂无

词语解释

比喻三方对立的情势。

引证解释

⒈ 鼎有三足,比喻三方并峙之势。

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参分天下,鼎足而居。”
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操军破,必北还。如此则荆吴之势彊,鼎足之形成矣。”
孙犁《秀露集·耕堂读书记(一)》:“他这一败,关系大局,迅速动摇了鼎足的平衡,使蜀汉一蹶不振。”

⒉ 引申为匹敌。

清平步青《霞外攟屑·论文上·王弇州文》:“后之论次明文者,不得不推为一大家。若沧溟孤峭,乃孙樵、刘蜕一流, 南溟副墨大函,文涉应付,未足称鼎足焉。”

⒊ 指三公之位。

汉张衡《南都赋》:“周召之儔,据鼎足焉,以庀王职。”
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严光》:“君房足下,位至鼎足,甚善。”
清吴伟业《赠王鉴明五十》诗:“后皆保耆颐,或乃致鼎足。”

⒋ 比喻处于重要的地位。

《汉书·彭宣传》:“三公鼎足承君,一足不任,则覆乱美实。”
《后汉书·刘恺传》:“臣闻三公上则台阶,下象山岳,股肱元首,鼎足居职,协和阴阳,调训五品,考功量才,以序庶僚,遭烈风不迷,遇迅雨不惑,位莫重焉。”
清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上·结构》:“唐则诗人济济, 宋有文士蹌蹌,宜其鼎足文坛,为三代后之三代也。”

⒌ 犹鼎元。

唐刘得仁《送高湘及第后东归觐叔》诗:“此去几般荣,登科鼎足名。”

网络解释

  • 鼎足,指比喻三方对立的情势。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参分天下,鼎足而居。”
  • 鼎足造句

  • 三国时期,魏、蜀、吴各据一方,形成鼎足之势。
  • 三个主峰,高风峻骨;鼎足而立,撑起青天。
  • 赤壁之战后,魏、蜀、吴三国鼎足之势已形成。
  • 三家电脑公司鼎足而立。
  • 万家岭大捷,挽洪都于垂危,作江汉之保障,并与平型关、台儿庄鼎足而三,盛名当垂不朽。
  • 虽说群龙不可无首,但与其引起江湖祸乱,倒不如废除这武林盟主,各门派形成鼎足之势,和谐相处,共享武林太平。
  • 唐代的花鸟画与山水画同人物画鼎足而立。
  • 唐代律学,除了独占优势的南山宗外,还有相州日光寺法砺的相部宗和西太原寺怀素的东塔宗,一时鼎足而三。
  • 终于,四人呈鼎足之势托着天云,然而丝毫不可挡的强力直接将四人深陷于地,周围地上更是出现了道道裂痕,最后终究化作一块块碎石残碣。
  • 当时这位英雄,在那个举国如狂的日子里,与《中国可以说不》等鼎足而居之,成为很多人的精神偶像与民族精魂之所系。
  • 小宝起名提醒您:请用科学方式起名,请勿封建迷信!
   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,不代表小宝起名的立场
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aobaoqiming.com/cy/dingzucgr.html

    宝宝名字分享

    大家都在查

    热门词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