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起名词语>

抖擞的意思

搜索 重置

抖擞

更新时间:2023-10-30 热度:3

声明:图片由网友上传,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敬请告知删除!
拼音:dǒu sǒu
结构:抖(左右结构) 擞(左中右结构)
词性:动词
近义词:振作,振奋,矍铄,焕发,感奋,兴奋,旺盛,奋起
反义词:萎靡 颓唐

词语解释

奋发、振作。《三国演义.第五九回》:「目射神光,威风扑擞。」《平妖传.第九回》:「脚穿一双把滑的多耳麻鞋,手提一根檀木棍儿,抖擞精神,飞也似的一般奔去。」也作「抖搜」、「陡搜」。

引证解释

⒈ 亦作“抖藪”。犹搜索,寻找。 《方言》第六:“铺颁,索也。

东齐白铺颁,犹秦晋言抖藪也。”
郭璞注:“谓斗藪举索物也。”
戴震疏证:“藪,亦作‘擞’。”
宋刘克庄《沁园春·四和林卿韵》词:“抖擞空囊,存留諫笏,犹带虚皇案畔香。”
《老残游记》第四回:“从上房里搜起,衣箱橱柜,全行抖擞一个尽。”

⒉ 以手举物而振拂。

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作豉法》:“急抖擞筐,令极浄,水清乃止。”
唐尚颜《秋夜吟》:“梧桐雨畔夜愁吟,抖擞衣裾蘚色侵。”
清李渔《闲情偶寄·声容·选姿》:“人皆抖擞衣衫,虑其太湿。”

⒊ 抖却;摆脱。

唐王炎《夜半闻雨》诗:“抖擞胸中三斗尘,强欲哦吟无好语。”
清金农《宿韬光飞雨轩》诗:“隙尘抖擞上方眠,飞雨轩中暂息缘。”

⒋ 振作;奋发。

明唐顺之《与万思节主事书》:“吾友閒居少过,却是不曾抖擞提醒精神。”
清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一二五:“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材。”
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七章:“他精神更加抖擞,容光更加焕发了。”

⒌ 显露,显示。

元薛昂夫《殿前欢》曲:“施展出江湖气概,抖擞出风月情怀。”

⒍ 颤动;哆嗦。

唐白居易《骠国乐》诗:“花鬘抖擞龙虵动,曲终王子启圣人。”
元关汉卿《四春园》第二折:“觉一阵地惨天愁,遍体上寒毛抖擞。”
许地山《换巢鸾凤》:“众人看他们二人死了,都吓得抖擞起来。”

⒎ 威风,神气。来,割你们的脑袋。’”

明黄叔初《新水令·寿陈荩卿》套曲:“词才羡君真抖擞,何事缘诗瘦?”
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二部十二:“你还说过:‘你们抖擞吧,等“中央军”

⒏ 佛教语。梵语dhūta(头陀)的意译。

《法苑珠林》卷一〇一:“西云头陀,此云抖擞,能行此法,即能抖擞烦恼,去离贪著,如衣抖擞能去尘垢,是故从喻为名。”

网络解释

  • 抖擞,指振动,引申为振作。
  • 形容精神振奋,饱满。
  • 语出佛教:“头陀(dhata)的梵文音译。所谓抖擞,就是僧人修持的一种苦行。修苦行的僧人,能断除对饮食、衣服、住处等贪著烦恼,就像去掉衣服上的灰尘一样。”
  • 抖擞造句

  • 他走路时总是昂首挺胸,精神抖擞
  • 运动员精神抖擞地进入了赛场。
  • 人们舒展舒展筋骨,抖擞抖擞精神,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了。
  • 一声冲锋令下,抗日战士人人精神抖擞,决心打一场痛快的大胜仗。
  • 起床早的人上午精神抖擞,而整个下午却无精打采。
  • 一声令下,解放军战士个个精神抖擞,冲上前去。
  • 体育健儿个个精神抖擞,斗志昂扬。
  • 这个连的战士个个年轻力壮,精神抖擞,操练起来杀声震天。
  • 他明知道这次出海凶多吉少,但还是精神抖擞地上了阵。
  • 华北油田的钻井工人们,不怕天寒地冻,个个精神抖擞地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。
  • 小宝起名提醒您:请用科学方式起名,请勿封建迷信!
   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,不代表小宝起名的立场
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aobaoqiming.com/cy/dousouqoq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