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起名词语>

封泥的意思

搜索 重置

封泥

更新时间:2023-10-30 热度:1

声明:图片由网友上传,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敬请告知删除!
拼音:fēng ní
结构:封(左右结构) 泥(左右结构)
词性:暂无
近义词:暂无
反义词:暂无

词语解释

古人未有纸时,以简素传递信息,为防私拆,在绳结开启处,以泥封紧,加盖印章,故称为「封泥」。其残存者,对古代文字及官爵、地名的研究,颇有助益,如马王堆一号墓「轪侯家丞」封泥。

引证解释

⒈ 谓用泥封缄文书。古代文书囊笥外加绳捆扎,在绳结处以胶泥加封,上盖钤印,以防泄密、失窃。也有将简牍盛于囊内,在囊外系绳封泥者。盛行于秦汉。清末以来,此项遗物发现甚多。参阅清吴式芬陈介祺《封泥考略》, 清刘鹗《铁云藏封泥》, 周明泰《续封泥考略》、《再续封泥考略》, 王国维《齐鲁封泥集存》, 马衡《封泥存真》。

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三》:“守宫令一人,六百石。本注曰:主御纸笔墨,及尚书财用诸物及封泥。”
唐李林甫《嵩阳观圣德感应颂》:“目对封泥,手连印署。”
王国维《<齐鲁封泥集存序>》:“窃谓封泥之物,与古璽相表里,而官印之种类,较古璽印为尤伙,其足以考正古代官制地理者,为用至大。”

⒉ 此谓守关如封泥,后因以“封泥”喻据守雄关。

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“元 ( 王元 )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,此万世一时也。”
唐太宗《入潼关》诗:“弃襦怀远志,封泥负壮情。”

网络解释

  • 封泥又叫做“泥封”,它不是印章,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──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──保留下来的珍贵实物。由于原印是阴文,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,其边为泥面,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。后世的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鉴,用以入印,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法的范围。
  • 封泥造句

    暂无
    小宝起名提醒您:请用科学方式起名,请勿封建迷信!
   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,不代表小宝起名的立场
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aobaoqiming.com/cy/fengni8v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