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起名词语>

高蹈的意思

搜索 重置

高蹈

更新时间:2023-10-30 热度:1

声明:图片由网友上传,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敬请告知删除!
拼音:gāo dǎo
结构:高(上中下结构) 蹈(左右结构)
词性:暂无
近义词:暂无
反义词:暂无

词语解释

远行。

引证解释

⒈ 举足顿地。(1)远行。 《左传·哀公二十一年》:“公及齐侯、邾子盟于顾。

齐人责稽首,因歌之曰:‘ 鲁人之皋,数年不觉,使我高蹈。唯其儒书,以为二国忧。’”
杜预注:“高蹈,犹远行也。”
孔颖达疏:“高蹈,高举足而蹈地,故言犹远行也。”
一说暴跳貌。 《吕氏春秋·知化》“子胥两袪高蹶而出於廷” 汉高诱注:“两手举衣而行。蹶,蹈也。 《传》曰‘ 鲁人之皋,使我高蹈’,瞋怒貌,此之谓也。”
(2)喜悦貌。 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知音》:“慷慨者逆声而击节,醖藉者见密而高蹈。”
詹鍈义证:“高蹈是説高兴得举足顿地,犹之乎説手舞足蹈。”
(3)感奋貌。 《列子·汤问》:“师襄乃抚心高蹈曰:‘微矣子之弹也,虽师旷之清角, 邹衍之吹律,亡以加之。’”
马骏声《端阳赫丽楼独酌》诗:“客里光阴草草过,抚心高蹈奈愁何?”

⒉ 指隐居。

三国魏锺会《檄蜀文》:“诚能深鉴成败,邈然高蹈,投跡微子之踪,措身陈平之轨,则福同古人,庆流来裔,百姓士民,安堵乐业。”
《梁书·止足传序》:“虽祸败危亡,陈乎耳目,而轻举高蹈,寡乎前史。”
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归山》:“党祸起新朝,正士寒心,连袂高蹈。”
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十二章四:“有少数的个人英雄索性高蹈,讽刺‘前线主义’,而强调‘宣传不是艺术’。”

⒊ 指隐士。

唐皮日休《移元徵君书》:“如遯世不见知而不悔,则舜不为高蹈也, 舜不为真隐也。”
清龙启瑞《答罗生书》:“且僕非不愿为高蹈,而有恋於此也。”

⒋ 崛起;特出。

唐韩愈《荐士》诗:“国朝盛文章, 子昂始高蹈。”

⒌ 高超;超脱。

宋苏轼《和寄无选长官》:“葆光既清尚,命尹亦高蹈。”
郭沫若《纪念碑性的建国史诗之期待》:“自抗战发动以后,多数的作家执笔从戎,参加了战地服务工作,便是平常态度最高蹈的,也都把生活习惯和精神动向改变了,力求与时代配合。”

网络解释

  • 高蹈,汉语词汇。
  • 拼音:gāo dǎo
  • 释义:1、举足顿地。2、指隐居。3、指隐士。4、崛起;特出。
  • 5、高超;超脱。
  • 高蹈造句

  • 国朝盛文章,子昂始高蹈
  • 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给了法国高蹈派诗人普吕多姆。
  • 与之对应,似乎可以这样讲,图书馆建筑可以富丽堂皇,精神气质却不能过于高蹈远引、远离公众。
  • 他突破了西班牙殖民时期的诗风,成功地将法国高蹈派和象征主义糅进拉美诗歌,其作品为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所推崇。
  • 这样的好诗既是高蹈的又是及物的,既是面向整体的时代精神大势又是垂心自我渊薮的浩叹。
  • 大文豪苏轼书的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,意态丰腴、结体稳秘、横轻纵重,书法的潇洒奔逸、豪迈不羁与文章的隐逸高蹈、委运乘化相得益彰。
  • 他是绅士形象,可拳法却开放活泼,练的是高蹈派轻功,被说成墙头草爱摇摆。
  • 如今,一个歌手也没有必要硬要求自己成为高蹈派,但是却总有人口头上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在艺术的道路上要不懈努力。
  • 再有任何时候都不愿混入潮流的所谓高蹈派,也严守沉默不失故度,如志贺直哉、谷崎润一郎等。
  • 其艺术风格,或潜气内转,或纵横捭阖,或悲慨淋漓,或超尘高蹈,从而使滇词具备了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相当的文化品位。
  • 小宝起名提醒您:请用科学方式起名,请勿封建迷信!
   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,不代表小宝起名的立场
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aobaoqiming.com/cy/gaodao3ga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