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起名词语>

高山流水的意思

搜索 重置

高山流水

更新时间:2023-10-30 热度:0

声明:图片由网友上传,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敬请告知删除!
拼音:gāo shān liú shuǐ
结构:暂无
词性:成语
近义词:知音难觅流水高山
反义词:下里巴人

词语解释

形容乐曲的高妙。语本《列子.汤问》:「伯牙鼓琴,志在登高山。钟子期曰:『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』志在流水。钟子期曰:『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』」后比喻知音的 难遇。《董西厢.卷四》:「不是秦筝合众听,高山流水少知音。」元.马致远《任风子.第二折》:「高山流水知音许,古木苍烟入画图。」也作「流水高山」。

引证解释

⒈ 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伯牙善鼓琴, 钟子期善听。 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。 钟子期曰:‘善哉!峩峩兮若泰山 !’志在流水。

钟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 !’”
后以“高山流水”为知音相赏或知音难遇之典,或比喻乐典高妙。 宋王安石《次韵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》之一:“高山流水意无穷,三尺空絃膝上桐。”
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四:“不是秦筝合众听,高山流水少知音。”
元金仁杰《追韩信》第一折:“嘆良金美玉何人晓,恨高山流水知音少。”
清袁于令《西楼记·病晤》:“清商绕画梁,一声一字,万种悠扬,高山流水相倾赏。”

⒉ 琴曲名。内容即据《列子·汤问》所载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谱写。原为一曲, 唐时始分为二曲,至宋时又分《高山》为四段,《流水》为八段。一说《高山流水》本属一曲, 元人始分为二。现存传谱初见于《神奇秘谱》。

⒊ 词牌名。

《词谱》卷三五:“调见《梦窗词》, 吴文英自度曲,赠丁基仲妾作也。妾善琴,故以《高山流水》为调名。”

网络解释

  • “高山流水”典故最早见于《列子·汤问》。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,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、相知可贵、知音难觅、痛失知音、闲适情趣等典义,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。
  • 《高山流水》,中国古琴曲,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。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,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“峨峨兮若泰山”和“洋洋兮若江河”。伯牙惊道:“善哉,子之心而与吾心同。”钟子期死后,伯牙痛失知音,摔琴绝弦,终生不弹,故有高山流水之曲。
  • “高山流水”比喻知己或知音,也比喻乐曲高妙。后世分为《高山》、《流水》二曲;另有同名筝曲《高山流水》,与古琴曲无传承关系。
  • 高山流水 (汉语成语)

  • 版本一: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伯牙鼓琴,志在登高山,钟子期曰:‘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曰:‘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
  • 版本二:伯牙鼓琴,钟子期听之,方鼓琴而志在高山,钟子期曰:“善哉乎鼓琴!巍巍乎若泰山。”少选之间,而志在流水,钟子期曰:“善哉乎鼓琴!洋洋乎若江河。”钟子期死,伯牙破琴绝弦,终身不复鼓琴,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。
  • 高山流水造句

  • 有一天,你说凌绝生死的爱,高山流水的爱,都是幻象。所谓幻象,并非不存在,也不是虚假,只是像雪花一样,握不到手心里。由此而引发的悲伤,也就只是雪上那层蓝色雾气了。
  • 有一种花开,夺目绚烂,可以把黑暗的夜空照亮;有一种思念,虽苦犹甜,可以把漫长的距离变短;有一种孤独,静观尘世,可以把焦躁的心情抚平;有一种境界,高山流水,可以把喧嚣的热闹拒绝。
  • 这种高山流水之乐,真是人间难得几回闻。
  • 他的作品虽然动听,可惜高山流水,知音难觅。
  • 伯牙抚琴高山流水余音绕梁,三月不知肉味。
  • 他弹奏的古典乐曲,若高山流水般美妙。
  • 人常说高山流水,知音难觅,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。
  • 西弗吉尼亚:黑水高山流水公园风景图片。
  • 高山流水歌唱道:我得到自由时便有了歌声了。
  • 火车驶过时,我瞥见了高山流水
  • 小宝起名提醒您:请用科学方式起名,请勿封建迷信!
   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,不代表小宝起名的立场
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aobaoqiming.com/cy/gaoshanliushuip8h.html

    宝宝名字分享

    大家都在查

    热门词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