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起名词语>

格物的意思

搜索 重置

格物

更新时间:2023-10-30 热度:1

声明:图片由网友上传,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敬请告知删除!
拼音:gé wù
结构:格(左右结构) 物(左右结构)
词性:暂无
近义词:暂无
反义词:暂无

词语解释

穷究事物的道理。

引证解释

⒈ 推究事物之理。

《礼记·大学》:“致知在格物,物格而后知至。”
宋苏轼《谢兼侍读表》:“恭惟皇帝陛下圣神格物, 文武宪邦。”
明王鏊《震泽长语·经传》:“盖知物之本末始终,而造能得之地,是格物之义也。”
鲁迅《伪自由书·透底》:“于是要知道地球是圆的,人人都要自己去环游地球一周;要制造汽机的,也要先坐在开水壶前格物。”

⒉ 犹正人。纠正人的行为。

《三国志·魏志·和洽传》:“俭素过中,自以处身则可,以此节格物,所失或多。”
唐刘禹锡《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》:“示菲约以裕人,信赏罚以格物。”

⒊ 清末称西洋自然科学为“格物”。

清薛福成《出使四国日记·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》:“旋据总教习丁韙良申称:‘单内(俄文书籍图説)天算、地理、格物、医学等书,或六十年前或百餘年前所载,不如新书之详备。’”
严复《原强》:“二百年来,西洋自测算格物之学大行,製作之精,实为亘古所未有。”

网络解释

  • 格物,意为探究事物的道理纠正人的行为,“格”在此有“穷究”之意。《礼记·大学》:“致知在格物,物格而后知至。” 格物致知,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,乃儒家专门研究“物之理”的学科,后失传。格物为儒家认识论方法论的重要问题,三纲八目中“八目”之基石。
  • 格物造句

  • 清末,物理、化学等学科被统名为“格致”,这是格物致知的简称。
  • 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,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
  •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,有善有恶是意之动,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
  • “‘格物’可以理解为即物穷理,凡事都要弄个明白,探个究竟;‘致知’是指要做一个真正的明白人,为人行事决不糊涂。
  • 忽然动了动手指,略有些本能的开启格物致知小心打探四周后,倏地将双眼睁开,整个人更像是一把标枪一般昂然挺立。
  • 这搓麻绳有什么用都不知道,你小子还好意思夸你自己见多识广?还好意思说什么格物致知,成器利用?
  • 对他们多数人来讲,所谓的“至知”就是精通阿谀奉迎的厚黑学;所谓“格物”就是如何精确辨认真假茅台和高级香烟。
  • 万物皆有道,格物致知,要用心去体会,去感受……
  • 此时的沁是困惑的,是迷惘的,对于现在,对于未来,总归是一个被下了诅咒的无底深渊,永远看不到尽头,如若格物穷理,伤的注定是自己。
  • 他仗着一分坚韧,以儒家格物术为基,获得了推演阵法、功法、丹药乃至天道法则的超级能力,从此以狂者精神证道,与人斗其乐无穷,爽事不断,与天斗其乐无穷爽事不断。
  • 小宝起名提醒您:请用科学方式起名,请勿封建迷信!
   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,不代表小宝起名的立场
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aobaoqiming.com/cy/gewuoiq.html

    宝宝名字分享

    大家都在查

    热门词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