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起名词语>

公牍的意思

搜索 重置

公牍

更新时间:2023-10-30 热度:3

声明:图片由网友上传,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敬请告知删除!
拼音:gōng dú
结构:公(上下结构) 牍(左右结构)
词性:暂无
近义词:文移,公函,公文
反义词:私函

词语解释

公文。

引证解释

⒈ 公文。

宋程大昌《演繁露续集·误助》:“今人有复名而单书一字者, 刘韶美名仪凤,守蜀郡,尝有公牘至省部,单书一仪字。”
清薛福成《出使四国公牍序》:“公牘之体:曰奏疏,下告上之辞也;曰咨文,平等相告也;其虽平等而稍示不敢与抗者,则曰咨呈;曰札文,曰批答,上行下之辞也。”
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邮政上》:“凡朝廷之詔旨,臣工之章疏,本管之上下文移,隔省之关提、照会,统谓之公牘。”
章炳麟《文学论略》:“以比类知源为要者,典章是也;以便俗致用为要者,公牘是也。”
鲁迅《华盖集·答KS君》:“倘要开头,他们还得有一个更通古学,更长古文的人,才能胜对垒之任,单是现在似的每周印一回公牍和游谈的堆积,纸张虽白,圈点虽多,是毫无用处的。”

⒉ 指官方的记载、文告等。

姚华《论文后编·源流》:“无韵之作随其所志,各自成名,大抵公牘私著,两别而已。公牘变於《尚书》,私著畅於诸子。”

网络解释

  • 公牍是一个汉语词汇,意指官方的记载、文告等。
  • 公牍造句

  • 拎脚降包或者公牍包时,应当不时地双方轮换着拎,防止争身体的一正累赘太重。
  • 教文属于公牍文中下行公文的一种,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功利色彩。
  • 勘船公牍备悉,“济远”屡遭指摘,阁下既亲阅,自极切实,希再咨来署并入奏。
  • 书中所集之碑文均为译自元代蒙古语的公牍
  • 帝王、官吏的公牍文书成为巩固统治的有效工具。
  • 教文是我国封建社会公牍文中的一种地方性下行公文,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功利色彩。
  • 久之书至,星使以过期不受,欲索还定金,书估不肯退书,难以口舌争,星使又不欲以购书事起公牍,嘱余受之,而先支薪俸以偿。
  • 小宝起名提醒您:请用科学方式起名,请勿封建迷信!
   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,不代表小宝起名的立场
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aobaoqiming.com/cy/gongdu74r.html

    宝宝名字分享

    大家都在查

    热门词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