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起名词语>

衮衣的意思

搜索 重置

衮衣

更新时间:2023-10-30 热度:2

声明:图片由网友上传,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敬请告知删除!
拼音:gǔn yī
结构:衮(上下结构) 衣(独体结构)
词性:暂无
近义词:暂无
反义词:暂无

词语解释

古代礼服,指龙衣。

引证解释

⒈ 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绘有卷龙的礼服。

《逸周书·世俘》:“壬子,王服衮衣,矢琰格庙。”
《诗·豳风·九罭》:“我覯之子,衮衣绣裳。”
毛传:“衮衣,卷龙也。”
陆德明释文:“天子画升龙於衣上,公但画降龙。”
《旧唐书·后妃传下·代宗睿真皇后》:“上太皇太后諡册,造神主,择日祔於代宗庙。其褘衣备法驾奉迎於元陵祠,復置於代宗皇帝衮衣之右。”
明郑若庸《玉玦记·对策》:“日华浮动衮衣新,愿竭草茆忠悃。”
郭沫若《行路难》下篇一:“啊,小鸟是用不着鼎食的,麋鹿是用不着衮衣的。”

⒉ 借指帝王或上公。

南朝梁沉约《梁三朝雅乐歌·俊雅》:“衮衣前迈,列辟云从。”
明陆采《明珠记·巡陵》:“立傍衮衣,满身香气;回瞻宝座,一朵红云。”
《再生缘》第四九回:“酈明堂,离坐三呼谢衮衣。”

网络解释

  • 简称“衮”。亦称“衮服”。为古代天子及王公的礼服,因上有龙的图案得名。衮衣是皇帝在祭祀天地、宗庙、社稷、先农、册拜、圣节和举行大典时所穿的礼服。最早是《尚书·虞书》中关于舜命禹制作章服的传说, “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”,后世帝王所穿的衮衣出于此说,这是以“衣绘而裳绣”的手法、绘画与刺绣并用。中国传统的衮衣以日、月、星辰、山、龙、华虫、宗彝、藻、火、粉料、黼、黻十二章纹为饰。
  • 周制,前六章绘于衣,后六章绣于裳,皂衣绛裳,衣裳相连,形制似裘。东汉以来,大体相沿。明朝皇帝常服黄袍始加十二章,目前所见最早、最完整的十二章衮服是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缂丝十二章衮服。2007年,南京云锦研究所历经3年复制成功明定陵出土的“红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”。
  • 衮衣造句

    暂无
    小宝起名提醒您:请用科学方式起名,请勿封建迷信!
   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,不代表小宝起名的立场
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aobaoqiming.com/cy/gunyi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