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起名词语>

后七子的意思

搜索 重置

后七子

更新时间:2023-10-30 热度:0

声明:图片由网友上传,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敬请告知删除!
拼音:hòu qī zǐ
结构:后(半包围结构) 七(独体结构) 子(独体结构)
词性:暂无
近义词:暂无
反义词:暂无

词语解释

明代李攀龙、王世贞、谢榛、宗臣、梁有誉、吴国伦与徐中行等七人。他们继承李梦阳、何景明等前七子的文学主张,倡言「文必秦汉,诗必盛唐」,世称为「后七子」。

引证解释

⒈ 明代嘉靖、隆庆年间文学家李攀龙、王世贞、谢榛、宗臣、梁有誉、徐中行、吴国伦七人的合称。他们继承了“前七子”的拟古主张,故称。

网络解释

  • 后七子,明嘉靖、隆庆年间(1522-1572)中国明代的文学流派。成员包括李攀龙、王世贞、谢榛、宗臣、梁有誉、徐中行、吴国伦、余日德、张佳胤。以李攀龙、王世贞为代表。
  • 名称首见于《明史·文苑·李攀龙传》 。因在前七子之后,受李梦阳、何景明等人的影响,继续提倡复古,相互呼应,彼此标榜,声势更为浩大,世称他们是后七子。故称后七子;又有“嘉靖七子”之名。他们在李梦阳、何景明等前七子之后,继续提倡复古,彼此标榜,声势更为浩大,世称后七子。
  • 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基本上与前七子相同,强调文必秦汉,诗必盛唐。其形成情况大致如下:约在嘉靖二十七年(1548),由进士出身任职于京师的李攀龙、王世贞相结交讨论文学,决定重揭李梦阳、何景明等人学复古的“旗鼓”。后二年,徐中行、梁有誉、宗臣中进士,与李、王结成诗社,遂有“五子”之称。后又增谢榛、吴国伦。后谢榛与李交恶,被黜,余日德、张佳胤加入。
  • 后七子造句

    暂无
    小宝起名提醒您:请用科学方式起名,请勿封建迷信!
   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,不代表小宝起名的立场
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aobaoqiming.com/cy/houqizizi5.html

    宝宝名字分享

    大家都在查

    热门词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