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起名词语>

萑苻的意思

搜索 重置

萑苻

更新时间:2023-10-30 热度:2

声明:图片由网友上传,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敬请告知删除!
拼音:huán fú
结构:萑(上下结构) 苻(上下结构)
词性:暂无
近义词:暂无
反义词:暂无

词语解释

位于河南省中牟县西北的沼泽。因苇密容易藏身,故盗匪常藏匿其中以杀人越货。后比喻盗匪藏聚的地方。《左传.昭公二十年》:「以攻萑苻之盗,尽杀之。」也作「萑浦」。

引证解释

⒈ 泽名。

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郑国多盗,取人於萑苻之泽。”
杜预注:“萑苻,泽名。於泽中劫人。”
一说,凡丛生芦苇之水泽皆可谓之萑苻之泽,见杨伯峻《春秋左传注》。后以称盗贼出没之处。 明吴承恩《赠邑侯汤滨喻公入觐障词》:“盗息萑苻,净扫鼪鼯之跡;讼清枳棘,坐消雀鼠之风。”
清招广涛《募兵》诗:“不见萑苻中,流劫日纵横。”

⒉ 指盗贼;草寇。

《明史·李俊传》:“尸骸枕籍,流亡日多,萑苻可虑。”
沉昌眉《和弟》:“攫人无魑魅,御人无萑苻。”
郭沫若《少年时代·黑猫》:“在宣布独立以后,更由萑苻馀孽一变而为丰沛功臣。”

⒊ 水杨的别名。参阅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木二·水杨》。

唐苏鹗《苏氏演义》卷下:“水杨,蒲杨也,枝劲细纫,作矢用。或言萑苻,亦水杨也。”

网络解释

  • 萑苻,泽名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 郑国多盗,取人於萑苻之泽。” 杜预注:“ 萑苻,泽名(又作萑蒲[huán pú])一说为“芦苇”。於泽中劫人。”一说,凡丛生芦苇之水泽皆可谓之萑苻之泽,见杨伯峻 《春秋左传注》。
  • 萑苻造句

    暂无
    小宝起名提醒您:请用科学方式起名,请勿封建迷信!
   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,不代表小宝起名的立场
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aobaoqiming.com/cy/huanfu.html

    “萑”字开头的词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