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起名词语>

寄迹的意思

搜索 重置

寄迹

更新时间:2023-10-30 热度:3

声明:图片由网友上传,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敬请告知删除!
拼音:jì jì
结构:寄(上下结构) 迹(半包围结构)
词性:暂无
近义词:托足
反义词:暂无

词语解释

寄托形迹,指暂且托身。晋.陶渊明〈命子〉诗一○首之六:「寄迹风云,冥兹愠喜。」唐.郑谷〈府中寓止寄赵大谏〉诗:「神州容寄迹,大尹是同年。」也作「寄身」。

引证解释

⒈ 同“寄蹟”。

唐郑谷《府中寓止寄赵大谏》诗:“神州容寄跡,大尹是同年。”
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一折:“即目於招贤馆寄跡,以伺圣旨御笔除授。”
《再生缘》第六四回:“南海伽蓝曾寄跡,中朝水墨近传神。”
同“寄迹”。 宋梅尧臣《代书寄王道粹学士》诗:“况约他时来寄蹟,何须今日去论文。”
犹言暂时托身;借住。 晋陶潜《命子》诗:“寄迹风云,冥兹愠喜。”
唐许尧佐《柳氏传》:“天宝末,盗覆二京,士女奔骇。 柳氏以艳独异,且惧不免,乃剪髮毁形,寄迹法灵寺。”
清吴伟业《题河渚图送胡彦远南归》诗:“同好四五人,招寻忘出处,寄迹依琳宫,双松得儔侣。”
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十一章一:“有这样的湖山,有这样的好邻居,我生平寄迹过的地方不少,总要以这儿为最接近理想了。”

网络解释

  • 寄迹,拼音是jì jì,是汉语词汇,解释为寄托自己的踪迹。
  • 寄迹造句

  • 现在,我又回到城里,开始了文明生活里的寄迹
  • 天理路上甚宽,稍游心胸中,使觉广大宏朗;人欲路上甚窄,才寄迹眼前,俱是荆棘泥。
  • 束书浮海,寄迹他国,思亲不忘,问安不绝,其心甚有足谅者焉。
  • 三江顾客盈门至,百货称心满街春。财如晓日腾云起,利似春潮带雨来。五湖寄迹陶公业,四海交游晏子风。祝您财源通四海,生意畅三春。
  • 与峨嵋派女仙墨凤凰申若兰至好,她只散仙,小能飞升灵空仙界,所以至今仍在名山寄迹,不能离出尘世。
  • 纵使他急流勇退,寄迹山林,仇家却不甘罢休。
  • 死亡正是旅人回归于故乡,完成了寄迹人世的坎坷曲折,再没有了生老病死的牵挂,安享永恒的宁静。
  • 天理路上甚宽,稍游心,胸中便觉广大宏朗;人欲路上甚窄,才寄迹,眼前俱是荆棘泥涂。
  • 天理路上甚宽,稍游心胸中,使觉广大宏朗;人欲路上甚窄,才寄迹眼前,俱是荆棘泥涂。
  • 清诗人董芸也曾寄迹于此,并赋《芙蓉泉寓舍》诗,“老层苍苔半亩居,石梁浮动上游鱼。
  • 小宝起名提醒您:请用科学方式起名,请勿封建迷信!
   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,不代表小宝起名的立场
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aobaoqiming.com/cy/jijip3a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