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起名词语>

即物穷理的意思

搜索 重置

即物穷理

更新时间:2023-10-30 热度:1

声明:图片由网友上传,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敬请告知删除!
拼音:jí wù qióng lǐ
结构:暂无
词性:成语
近义词:暂无
反义词:暂无

词语解释

暂无

引证解释

⒈ 程朱理学的主要范畴之一。谓“理”在物先,事事物物皆是“理”的表现,要依据具体事物穷究其“理”。

《礼记·大学》“致知在格物” 宋朱熹集注:“閒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:‘所谓致知在格物者,言欲致吾之知,在即物而穷其理也。’”
严复《原强》:“夫朱子以即物穷理释格物致知,是也;至以读书穷理言之,风斯在下矣。”

网络解释

  • 中国宋明理学中的认识论观点,指接触事物而穷究其理。源于《礼记·大学》的“致知在格物”。程颢、程颐认为格物便是穷理。朱熹说:“所谓致知在格物者,言欲致吾之知,在即物而穷其理也。”主张接触事物而穷尽其理。又认为理派生万物,天下万物又体现着理,有一事物便有一理。因而,穷理便是穷究事事物物中的理,从而体认本体之理。陆九渊认为穷理在于明心,王夫之也谈即物穷理,他所说“即物”是指对客观事物的考察;“穷理”是指对事物规律的认识。
  • 即物穷理造句

  • 在实学这一点上,西学本与汉儒实事求是、宋儒即物穷理相通。
  • “‘格物’可以理解为即物穷理,凡事都要弄个明白,探个究竟;‘致知’是指要做一个真正的明白人,为人行事决不糊涂。
  • 这样,程朱所讲的“即物穷理”,亦无非是“明心见性”,“冥心求理”的一种“内观返视”而已。
  • 实际上,“格物致知”包含更多的还是“即物穷理”的意思。
  • 朱熹就通过解释发展二程思想,把“格物致知”解释为“即物穷理”。
  • 中华民族具有经世致用的优秀思想传统,倡行即物穷理、实事求是、致力创新、知行统一、学以致用、务求实效。
  •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,有两个命题与从事物中抽象出规律的思想是相近的,即“实事求是”和“即物穷理”。
  • 小宝起名提醒您:请用科学方式起名,请勿封建迷信!
   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,不代表小宝起名的立场
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aobaoqiming.com/cy/jiwuqiongliuu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