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诗词起名>明代>感春
搜索 重置

感春

年代:明代   作者:陶益   音频播放:感春音频播放   更新时间:2023-12-04


芭蕉绽裂草蒙戎,榆荚杨花半碧空。倦鸟不知春蚤暮,悠然惟自啄青丛。


译文

天气变暖,但家境仍冷落萧条,白花齐开,更使我这北郭骚悲伤无聊。

一文不名,只有像来子钱一样的穿眼榆荚,不见舞妓,倒有比舞妓细腰更柔软的柳条。

张开帘幕,迎接神燕,弋射飞丝,送走伯劳。

弹起胡琴,借以抒发今日的愁恨,频繁急切的乐声扑向那紫檀琴槽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冯浩非徐传武.李贺诗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1:146-147

注释

萧条:寂寞冷落;凋零。北郭骚:春秋齐国的一个读书人,关心国事,讲义气,乐于助人,以贤良忠孝闻名乡里。

莱子眼:古钱币名,即耒子。柳断舞儿腰:形容柳枝柔软。

上幕:即“张幕”。迎神燕:古人每于春时张幕于郊外,祈燕求子,故云“迎神燕”。飞丝: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。百劳:鸟名,即伯劳,又名鵙或鴂。额部和头部的两旁黑色,颈部蓝灰色,背部棕红色,有黑色波状横纹。吃昆虫和小鸟。善鸣。

胡琴:古乐器名。古代泛称来自北方和西北各族的拨弦乐器,有时指琵琶,有时指忽雷等。约宋元开始,亦为拉弦乐器之称。檀(tán)槽:檀木制成的琵琶、琴等弦乐器上架弦的槽格。亦指琵琶等乐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