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诗词起名>宋词>江南柳·隋堤远
搜索 重置

江南柳·隋堤远

年代:宋代   作者:张先   音频播放:江南柳·隋堤远音频播放   更新时间:2023-12-04


隋堤远,波急路尘轻。今古柳桥多送别,见人分袂亦愁生。何况自关情。

斜照后,新月上西城。城上楼高重倚望,愿身能似月亭亭,千里伴君行。

路尘:道路上飞扬的灰尘。柳桥:柳荫下的桥。古代常折柳赠别,因泛指送别之处。分袂:离别;分手。  何况:连词,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。关情:掩饰感情;动心,牵动情怀。斜照:斜阳。新月:夏历每月初弯细如钩的月亮。

倚望:徙倚怅望。亭亭:形容耸立高远:浮云亭亭如车盖。

  此调即双调的《忆江南》。词中写的是别情,调名“江南柳”兼关题意。通首作女子口吻。

  此为送别词。词中未具体刻画送别情事,而是通过古今别情来衬托一己别情,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将别情抒写得极为深挚。全词语言素朴明快,情调清新健康,风格别具特色。

  起首一句从别路写起。隋炀帝开通济渠,河渠旁筑御道,栽种柳树,是为“隋堤”。“隋堤远,波急路尘轻”两句是说:这是一个水陆交通要道,成日里不知有多少车马大路上来往,扬起“路尘”;不知有多少船只扬帆东下,随波逐流;也不知有多少人长堤上折柳送别,以寄深情。“隋堤”是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,“波急”与“路尘轻”分写水陆行程,暗示离别,寄有别情。一个“远”字,既刻画出别者长路漫漫的旅愁,又刻画送者依依目送的情态。这二句着重从眼前、从水陆两路,横向地展开送别图景;第三句则着重从古往今来,纵向地展示送别情事。一个“多”字,几乎将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。正因为别情是如此普遍,也就容易唤起“见人分袂亦愁生”的感受了。末句以“何况”二字造成递进,突出个人眼前的离别情事。以上,词人没有具体写到个人送别情事,只客观叙写普遍的离情,只是“亦愁生”中才微露主观情感。

  过片转写别后,别时种种情事都被省略了,这里只是着重写送者城楼望月的情景。“斜照后”三字非虚设,它表明送者城楼伫立的时辰之久,从日落到月出。“重望”又表明先已望过,上片“隋堤远”数句是日落前望中之景,至重望时应当是不甚分明了。于是送者抬头望新月,并由此而产生了一个美好的向往:“愿身能似月亭亭,千里伴君行。”此外与李白“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风直到夜郎西”(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)相类,但“亭亭”二字却把月的意象女性化了,而送者的身份亦不言自明,“千里伴行”的说法更是真挚深婉。

  总的说来,通首词没有刻画送别情事,更没有刻意作苦语,但通过古今别情来衬托一己的别情,有烘云托月之妙,将一己别情写得非常充分。全词也没有点明双方身份、关系,被称作“君”的甚至未直接露面,但通过新月亭亭的意象和伴行的着想,给读者以明确的暗示。词的语言明快素朴,情调清新健康,在送别之作中颇有特色。


译文

人无论贵贱贤愚,都戮力劳心,操持经营,爱惜自己的生命。这种做法是实在是很困惑很糊涂的。因此极力陈述形影对此的抱苦含怨之辞,讲述神辨析自然之理来开释它们。关心此事的人们可以于此获取普遍的道理。

天地长久,永远不会湮灭,山川走形,永远不会变更。

我们平时随处可见的草木,虽然生命短暂,但它们却拥有大自然恒久不变的道理:尽管冬霜使它们枯萎,然而当春天的露水降临时,它们又会重新焕发。

人类是所谓的万物灵长,在生命这个话题上,却反而不能像那些植物一样得到永恒。

适才还在世间相见,可转眼就去了另一个世界,永无归期。

对于这个大世界来说,走了一个人,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,但是亲戚朋友,哪有不思念的!

放眼望去,只看到了他生前使用的物品,而这只能引起无限伤感。

我只是一个形体,没有腾化成仙的法术,必然也会死去,这没什么可怀疑的!

希望你能听从我说的话,得到了美酒,千万不要推辞。

长生不老地留存生命是不可能的,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,但是卫护生命保持健康,也让人很苦恼,没有好方法。

我打心底里想到昆仑山和华山这样的仙境去学习养生之道,无奈路途遥远不可通。

自从我影跟你形在一起,就一直在一起不离,不管是悲还是喜,我们都一起承受。

其实在树荫下暂时分开,而止于阳光下,我们也始终不离别。

可是,这种形影不离也是不能长久的,因为形总有一日会灭亡,而影也会跟着一起黯然俱灭。

想到身子没了,但是名声也没有留下,实在是心情复杂。

如果多做些有德行的事,立些大功,就可以见爱于后人,为什么不竭尽你的能力为之呢?

酒虽然能够消除忧愁,但是与此相比,岂不是太拙劣不堪了吗?

大自然的造化,是没有私心的,万物自然生长,繁华而富有生机。

人可以列为天地人的“三才”之中,是因为神的缘故啊。

虽然神与形和影相异,但是三者生而依附。

形影神相互依托,三者关系休戚相关,看到形与影如此为生命所困,作为高一等的神,自然不得不说几句话了。

上古时代的三皇,今天又在哪里?

彭祖传说活了八百岁,可是也会终结,再想留在人间实在不可能了。

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,是贤人还是小人,都难逃一死,死后没有区别。

倘若如形所说,每天喝点酒,或许可以暂时缓解不能长生的苦恼,但是长期下去伤身子,说不定不但不能长生,反而减寿了。

倘若如影所说,多做善事确实是件好事。可是留名于世是那么容易吗?又有谁来赞誉你的名声呢?

老想着这些事啊,实在有损我们的生命,不如顺应天命,放浪与造化之间。

听从天的安排,顺其自然,不因长生而喜,也不因短寿而悲。

待到老天安排人生到了尽头,那就到了。此外,不要为这些多虑了吧!

参考资料:

1、郭维森包景诚.陶渊明集全译.贵阳:贵州人民出版社,1992:4450

2、孟二冬.陶渊明集译注:昆仑出版社,2008-01.

注释

路尘:道路上飞扬的灰尘。柳桥:柳荫下的桥。古代常折柳赠别,因泛指送别之处。分袂:离别;分手。  何况:连词,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。关情:掩饰感情;动心,牵动情怀。斜照:斜阳。新月:夏历每月初弯细如钩的月亮。

倚望:徙倚怅望。亭亭:形容耸立高远:浮云亭亭如车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