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诗词起名>元代>石鼓歌
搜索 重置

石鼓歌

年代:元代   作者:李延兴   音频播放:石鼓歌音频播放   更新时间:2023-12-03


乾坤清淑之气,蜿蟺扶舆亘西极,化作岐山之阳石鼓十。

六丁二酉铲断昆崙之瑶峰,缥缈云根堕穹碧。层崖秋碎方祗愁,大星宵陨圆灵泣。

中虚不露疏凿文,太素犹涵混沌质。伟哉周家宣王中兴时,戈鋋彗云九县一。

明堂受朝群后来,天威不违颜咫尺。岐阳之狩载阳国之灵,王气腾霄何赫奕。

八鸾声戛秋风高,九旗光动朝暾赤。歌车攻,咏吉日。

张皇维,昭帝绩。泰山盘,石之祚。炳烈千万春,勒之贞珉古无匹。

其形如鼓不可扣之鸣,其体浑沦绝侣大造无痕迹。

其字遒逸宛是篆与科,其文古雅髣髴周之什。吉甫歌,史籀笔,制作森严照岐邑。

年多物化理则然,金字半灭无人识。老蛟摧裂野火焚,古墨淋漓苔雨蚀。

青城学士昔在大德初,见之林下久叹息。入朝亟为丞相言,如此至宝何可以弃掷。

大车彭彭挽致来孔庭,天地风云亦动色。我尝爱此十鼓文字奇,抚玩摩挲不知日之夕。

荏苒光阴数十春,春风吹愁发生白。近时再过石鼓旁,阶草蒙茸没双屐。

细看字画转么么,徙倚回廊泪沾臆。东安邓尹弹琴青桂林,议论文章脱尘俗。

平生好古如古人,直欲蒐抉周秦之故实。里中更有朱先生,白首著书穷日力。

寄书远访石鼓文,细字满笺珠的皪。书中宛宛见高情,识者见之争爱惜。

乃知先生好古不减吾,邓侯吾徒委琐岂复如先生,喜新厌旧犹戏剧。

吾友秦邮李希文,新来小篆亦杰出。夷门梁君子,宜苦学张颠之草书,电埽千军烂如拭。

我生雅恨不能书,每见名家如有失。朱先生,古遗直,甚欲相从不可得。

山中茅屋书满床,何时一到虚轩分半席。直须和我石鼓歌,战退苏韩入坚壁。

呜呼古之作者往往苦用心,岂惟杜预雅有春秋癖。

今人无复见古人,徒劳纸上赏遗墨。鱼目滔滔久混珍,后来此鼓谁收拾。

燕之石,等圭璧,荆之璞,同瓦砾。古风不返天茫茫,何如烂醉林皋卧苔石。


译文

嘉祐六年寒冬的十二月,我刚上任便去孔庙拜鲁叟。

旧时听说的石鼓今天见到了,鼓文雄奇有力如蛟似蛇走。

细看石鼓文字模糊好象指画肚,想读出声来又是那么难上口。

好古的韩退之慨叹自己生得迟,何况我又在韩公百年后。

强去寻找石鼓文的偏旁推敲点画,只认得一二还剩下八九。

终于认出了“我车既攻马亦同”,又辨认出“其鱼维鱿贯之柳”。

好象在纵横成堆的古玩器中识得古鼎,又象那错落的众星辰中辨出了北斗。

多半模糊得象疮痕和手掌老茧,形体不全尚能辨认出足跟与臂肘。

那么象娟娟的月牙隐入云雾,又真象好苗秃秃埋进深草里。

石鼓四处漂流历经百战还偶然幸存,不知它独立千载与谁作朋友。

上可与轩辕、颉帝古文奇字抗礼,下可把李冰阳和李斯的小篆哺育。

追忆昔日的鸿雁是歌周宣王名篇,当年太史籀用大篆来改变古文蝌蚪。

人心厌恶厉王、夷王之乱思圣贤,周室中兴天生了辅佐周王众耆耆。

他们东征徐虏象勇猛的强虎咆哮,北伐降伏犬戎多象轻易地驱使走狗。

周穆王征战犬戎得四狼四鹿而归,连连赐方叔、召虎以玉器斗酒。

每因军中击响犬小鼓而思将帅功绩,岂能敲击军鼓而烦劳瞎眼的礞瞍。

何人曾作《崧高》歌颂周王功业,写此文的作者名声应如衡山岣嵝。

勋功极大而又不矜夸居功占为已有,手下的文臣武将又那么的老实忠厚。

周王留下的石鼓文寻不到年岁甲乙,那里还有名字记载着谁或某。

自从周王衰退更叠七国相继灭亡,竟然使一统的泰国积有九有之师。

秦朝扫除诗书崇尚暴虐的法律。放弃了祭祀祖先的器具用上鞭枉。

当年是何人辅佐暴君秦始皇帝?上蔡公子李斯牵着害民的黄狗。

登山刻石想记下自己功勋著烈,真个是后无继人前也不能成偶。

都说秦皇巡视被他占领的四个国家,烹灭了强暴说是他解救了黔首。

连《六经》也化作了灰尘,真担心石鼓文也在当年遭到击剖。

传说九鼎之一沉沦在泗水河里,想让万民沉入水底去摸取。

暴君即使用尽了众多的人力,神物也不会染上秦国的污垢。

当时真不知石鼓到何处去避厄运,无奈何天工令神鬼把石鼓把守。

人世兴亡多变而石鼓依然自闲,那些大富大贵们不朽也只有一朝。

细细思量万物事理而坐着叹息,人生怎么才能与石鼓那样长寿?

参考资料:

1、缪钺等.宋诗鉴赏辞典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7:314-319

2、王水照朱刚.苏轼诗词文选评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3:16-19

3、孙凡礼刘尚荣.苏轼诗词选:中华书局,2005:9-12

注释

辛丑:指宋仁宗嘉祐六年(1061年)。鲁叟:指孔子。

郁律:屈曲的样子。

画肚:据说唐代书法家虞世南学书法时,常用手指在腹上划写。

韩公:唐韩愈。

“强寻”二句:勉强辨认偏旁,推断其笔画,也只能辨认出其十分之一、二,其它大部分推断不出来。

名斗:辨认出北斗。

瘢:疮伤好了之后皮肤留下的斑。胝:手掌或脚掌上因劳动或走路等摩擦而生成的硬皮。跟肘:脚跟和手肘。

娟娟:姣好的样子。濯濯:形容山上光秃秃的,没有树木。此处指遍地是莠草而没有禾苗,秀:挺拔,突出。稂莠,莠草。稂,古书上指狼尾草。

百战:众多的战乱。

轩颉:轩辕(即黄帝)、仓颉。相传仓颉是中国汉文字的始创者,观鸟迹而创文字。唯诺,互相应答之声。此句指石鼓文字与上古苍颉创造的文字同声相求。揖,揖让。冰斯,李阳冰与李斯。李阳冰,唐代书法家,擅长篆书。李斯,秦始皇时丞相,曾取籀文(大篆)简省笔画,作小篆,彀(gòu)毂(gǔ):彀,待哺食的雏鸟;毂,哺乳。此句谓篆文与石鼓文字一脉相承。

周宣:周宣王。鸿雁:《诗经·小雅》篇名,旧注说《鸿雁》一篇是歌颂周宣王使离散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政绩的。籀史:指周宣王时的史籀,史籀作大篆,俗称蝌蚪文。

生耆耈:使老年人得以安生。

徐虏:指春秋时东方的诸侯小国徐国。阚:虎怒吼的声音。航虎:虎。犬戎:春秋时西北方少数民族。随指嗾:使其服贴,听从指挥。

象胥:周代官名,执掌各方少数民族。杂沓:指各方来进贡的少数民族纷纷而至。方召:方叔、召虎,周宣王时大臣,曾先后出征,建立战功,为宣王所赏识。圭:玉制手版。卣:铜制酒器。联翩:连续不断,前后相接。

鼓鼙:擂动战鼓。考击:敲击,指敲打乐器。蒙叟:指盲人乐师。

崧高:《诗经·大雅》篇名,旧注说是尹吉甫所作,颂扬周宣王功高如崧(嵩)山。斯文:指石鼓文。齐:等同。岣嵝:衡山的主峰,在今湖南省衡山市西,相传大禹在此得到金简玉书。

至大:极大。矜伐:夸矜,骄傲。文武:指周文王、周武王。未远:指周宣王距离周文王、武王时代不远。

周衰:周王室衰落。更:变更。七国:指战国时燕、赵、韩、魏、齐、楚、秦七国。九有:九州。有,通“域”,此指秦国统一天下。

埽除诗书:指秦始皇焚烧天下之书事。诵法律:指实行严酷的法律统治。俎豆:古代祭祀用的器具。陈鞭木丑:陈列刑具。杻,手铐。后句指秦朝抛弃礼仪文治,而施用严刑处罚。

祖龙:指秦始皇赢政。上蔡公子:指李斯。

登山刻石:秦始皇统一天下后,不断巡行各地,到处刻石勒铭,夸示其功绩。

四国:秦始皇登上邹峄、琅琊、之罘、碣石诸山,此四处地方春秋战国时分属邹、齐、鲁、燕四国。黔首:指老百姓。秦始皇登之罘山刻石,辞中有“烹灭强暴,振救黔首”之句。

六经:指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易》、《礼》、《春秋》、《乐》。《乐》经今已佚。委灰尘:指被秦始皇焚毁。击掊:击破。

九鼎:相传大禹所铸,象征九州之地,历代相传,奉为传家宝,后沉于泗水。下文“神物”也指九鼎。

污秦垢:染上秦国的污垢。

无乃:莫非。天工:造化的功能。

物理:事物之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