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3-11-20 热度:1
燋字基本字义解释
燋
⒈ 引火用的柴。
⒉ 古同“焦”(a.物体经火烧或高热烘烤后变得枯黄或成炭样;b.焦东西的气味;c.黄黑色)。
⒊ 着急:“上下燋心。”
⒈ 古通“憔”,憔悴:“其色燋然。”
⒈ 古同“爝”,火炬。
⒈ 古同“灼”,火烧。
燋字含义详细介绍
◎ 燋 qiáo
〈形〉
(1) 假借为“憔”。憔悴 [wan and sallow]
燋而不讴。——《淮南子·泛论》。注:“悴也。”
(2) 又如:燋矢(凋零摧折);燋悴(同憔悴);燋然(憔悴的样子)
(3) 另见 jiāo
燋的意思康熙字典解释
燋【巳集中】【火部】 康熙筆画:16画,部外筆画:12画
《唐韻》卽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兹消切,音椒。《說文》所以然持火也。《玉篇》炬火也。
又《廣韻》傷火。《禮·內則》肝膋取狗肝一,幪之以其膋,濡炙之,舉燋其膋,不蓼。《釋文》焦字又作燋。子消反。《管子·七臣七主篇》火暴焚,地燋草。《前漢·霍光傳》燋頭爛額爲上客。
又《後漢·朱浮傳》上下燋心。◎按上二義與焦通。
又《集韻》慈焦切《正韻》慈消切,音樵。《集韻》灼龜木。《周禮·春官·菙氏》掌共燋契
宝宝名字分享
大家都在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