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3-11-20 热度:0
闟字基本字义解释
闟
⒈ 安定。
⒉ 长戟。
⒊ 〔闟然〕忽然;突然,如“桓公北伐孤竹,未至卑耳之谿十里,闟闟止。”
⒋ 群鸟聚集。
⒈ 古通“鈒”:“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。”
⒈ 物体落在地上发出的声音:“闟然投镰于地。”
⒉ 床榻。
⒊ 〔闟茸(róng)〕同“闒茸”,地位卑贱的人,如“嫉妒闟闟。”
⒋ 古通“蹋”。
闟字含义详细介绍
闟的意思康熙字典解释
闟【戌集上】【門部】 康熙筆画:20画,部外筆画:12画
《廣韻》《正韻》許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迄及切,音吸。《玉篇》戟名。《類篇》鋋也。《史記·商君傳》持矛而操闟戟者,旁車而趨。《註》顧野王云:鋋也。《方言》云:矛,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閒謂之鋋,其柄謂之矜。釋名云:戟格也。旁有格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闟戟轇轕。《註》闟鋋也。
又函也。《後漢·輿服志》屬車四十六乗,前驅有九斿雲䍐鳳凰闟戟。《註》薛綜曰:闟之言函也。取四戟函車邊。
又車名。《後漢·輿服志》獵車其飾重輞,縵
宝宝名字分享
大家都在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