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起名词语>

寄名的意思

搜索 重置

寄名

更新时间:2023-10-30 热度:2

声明:图片由网友上传,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敬请告知删除!
拼音:jì míng
结构:寄(上下结构) 名(上下结构)
词性:暂无
近义词:暂无
反义词:暂无

词语解释

一种旧时的习惯。父母为求小孩顺利成长,而将其托名在菩萨或尼姑、道士处做干儿子或干女儿,称为「寄名」。

引证解释

⒈ 旧时迷信,为求孩子长命而认他人为义父母,用其姓氏命名;或拜僧尼为师而不出家,谓之寄名。

清黄生《义府·寄名》:“今俗有生子不利,而寄名於他人者。其事已起汉世。按《后汉·何后纪》:后生辩,养於史道人家,号曰史侯。注云:‘ 灵帝数失子,不敢正名,寄养道人史子眇家’,即其事也。按‘道人’二字亦如此,注谓‘道术之人’。今俗亦有寄名於僧道者。”

⒉ 犹挂名,列名。 唐李肇《唐国史补》卷中:“熊执易为补闕,上疏极諫,窃示僚友归登。

登惨然曰:‘愿寄一名。雷霆之怒,恐足下不足以独当也。’”
《明史·程启充传》:“身不出门閭,而名隶行伍,是谓寄名。”
清陈梦雷《东行口占》之一:“籍削寄名归卒伍,魂销凭梦返家园。”

⒊ 引申为托名,假名。

《云笈七籤》卷六:“太玄者, 孟法师云是太玄都也。今为老君既隐太平之乡,亦未详此是何所。必非摄跡还本,遣之又遣,玄之又玄,寄名‘太玄’耶?”

网络解释

  • 为了保证自己孩子的健康长寿、幸福美满,孩子的父母、家人在取名实践中给孩子取贱名,此外,还在礼仪的领域千方百计寻求途径、方法,甚至把思路扩展到了宗教信仰领域。让道士和和尚等给孩子取名,民间叫“寄名”,是指孩子出生满月以后,父母将婴孩送到道观寺庙,请道士、和尚取一个道名或法名,从此在礼仪、象征的基础上将孩子托付给道观、佛门,从而缔结一种宗教和世俗的亲属关系。人们之所以将孩子寄名神佛,不外是认为道观、佛门都是超凡绝尘的神圣所在,把孩子托付给他们,自然要受到神灵、菩萨的保佑,妖魔邪祟、祸患灾疾不易侵凌。
  • 寄名造句

  • 长命锁,又叫“百宝锁”“寄名锁”。
  • 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,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,还有两把小纸扇。
  • 不要把你个人的电子邮件信箱或邮寄名单,每下降网站,要求它。
  • 一个孩子终于长大了,还得过急性脑膜炎,发高烧,差一点死去,但因为有一个寄名,存活下来了,并且成才了。
  • 目前,“寄名信片”这种复古交友方式,正在成都一群白领中流行,每天都有他们中的成员给不同国家的陌生人寄出明信片。
  • 陈荣启说哪怕是寄名呢,她必须得拜门儿。
  • 原来朱由检年幼时体弱多病,母亲李氏便将他寄名于碧云寺高僧慧能门下,做一名化外挂名弟子,希望他能有佛祖呵护,平安成长。
  • 旧时,民间医疗保健水平比较差,儿童的健康成长缺乏保障,所以全国各地都有保护孩子顺利度过童年期的信仰行为,诸如给孩子取丑名、寄名神佛等等。
  • 我刚来这个学校时候,前辈们就教导我不要想学生会念你好,给你写信,寄名信片。
  • 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,三岁时父亲把她寄名佛寺,老僧为她摩顶,她突然大哭。
  • 小宝起名提醒您:请用科学方式起名,请勿封建迷信!
   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,不代表小宝起名的立场
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aobaoqiming.com/cy/jimingl14.html